当前位置:
纪录片《遇见最极致的中国》解说词文本丨第1集:极致冰原(完整版)
来源: | 作者:台词君 | 发布时间: 2024-10-30 | 16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《遇见最极致的中国》

1集:极致冰原

 

当云雾化作雨雪冰川,溪流汇成江河湖海,岩层堆叠,大地仍在生长。这里有地球上最壮观的山,星空下最丰饶的水。气候因它而改变,生命被它所重塑。让我们从心出发,跟随万千生命,深入高山,溯源江河,穿越四季,遇见最极致的中国。

 

这是藏北无人区中最极致的一处高地。它的中部是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巨大冰原。冬季气温更低至零下40度,极度缺氧,还有刻骨的狂风和酷寒。只有最顽强的生命,才敢于在此安家。

 

青藏高原共有四万多条冰川,是世界上山地冰川发育最多的区域。普若岗日大冰原就位于高原的中心,是藏北无人区最高的凸起之一。

 

远远望去,洁白的冰川就堆积铺展于群山之上。它顶部平缓,总面积423平方千米。边沿放射出五十多条巨龙般的冰舌,末端可直达海拔5350米处。

 

冬季,十级大风几乎每天都会光临。不过就在冰舌末端的砾石中,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在静候着复活的时机。垫状点地梅是距离冰川最近的拓荒者,它生命力极强,整个植株就像毯子一样紧紧贴附在砾石上。枝叶虽已枯黄,低矮而致密的结构却能为休眠期提供绝佳的保护。

 

初冬时刻,垫状点地梅更成了藏羚羊最重要的一份救命粮。

 

不过随着酷寒加剧,成群的藏羚羊不得不选择离开,迁往海拔更低的山谷。

 

一头肩高将近2米的野牦牛也在风雪中抓紧舔食蒿草。更神奇的是,近年来因为种群数量的增加,它们在冰原上逗留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。与藏羚羊一样,野牦牛也偏爱集群生活。

 

不过这头公牛却被族群赶了出来,此时遭受这样的境遇极为危险。

 

冰原下气温已降至零下30度,超过5000米的海拔更让严寒和缺氧变本加厉。落单的野牦牛不得不试着在冰原下独自过冬,很少有动物能够独自忍受普若岗日的严冬。

 

这里的年均气温还不到零下三摄氏度,有半年时间都笼罩在寒冬里。冰原上风速可高达每小时150千米,就连周边的气温都会被拉低至零下40度甚至更低。

 

巨大的冰原,高冷、肃穆,不容忽视。不久之后,就在冰冻的河谷中,落单的野牦牛陷入了绝境。失去同伴的它,仅仅一个月就被寒冷和饥饿击垮了,甚至,已无力起身。

 

在冰原西侧,一处热泉格外醒目。在普若岗日周边,共有四个林业保护站,但只有西侧的这一个,因为热泉河的存在,可以常年驻留。这里也成了普若岗日守护者们唯一的一个冬季驻留地。

 

清晨,弥漫的热气,还会在岸边撒下一片片冰花。它们以苔藓为根,凝结、生长、叠加,洁白而脆弱。成片的矮蒿草也被冰霜包了起来。

 

冰原的四周至少还存在四条温泉河,它们不仅是越冬动物的重要水源,也是远古火山活动的见证。从高空俯瞰,冰原就在群山的拥立下,连绵起伏,完整而巨大。

 

狂风过后,所有的落雪都被吹到了沟壑里,宽度超过800米的冰舌裸露着向下蔓延,势不可挡。

 

在西南角,一座黑色的山峰赫然耸立。山体的石质坚硬如铁,上面竟镶嵌着一颗冰雪凝成的桃心。

 

在另一侧,向下延伸的冰舌渐渐破碎,断裂。

 

一座座冰山,一道道冰墙,兀自矗立。这是感受冰川魔力的时光之旅,数百万年的时空都被叠加浓缩于此,一眼千年已不足形容。

 

由雪粒挤压结晶而成的冰川冰,在这里被融水侵蚀,切割成一道道宽沟、一条条洞穴。

 

夏季融水,还在一块完整的冰体内雕刻出一连串巨大的螺旋形通道。通道宽4米,高8米。古老纯净的蓝冰虽已千万年,却依旧熠熠生辉。如果世间真有广寒宫,这或许就能当作其中的一个副本。

 

在冰川末端,巨大的断面动辄高达百米。纹理清晰的冰墙,犹如时光凝成的天书。冰川形成过程中的几乎所有环境信息就暗藏其中。

 

这里距长江源还不到200千米,却因身处环境恶劣的无人区内部,直到1999年,中国科学家才得以抵达现场,第一次对其进行确认。在这里,每走一步都意味着刷新认知。

 

19999月,直到踏上冰原的那一刻,中国科学家才真正意识到,这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区最大、最极致的冰原。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,中部、东部和南部各有一个平坦区。冰原总面积高达423平方千米。实地测量时,冰原的厚度竟超过了测厚仪的极限值。他们由此估计,冰原的最厚处应在400米以上。不过,坚不可摧的冰原也有脆弱的另一面。夏季正午时分,当气温升到零度以上,冰雪融水便迅速汇流成河。这是一天中难得看到流水的好时候。

 

此刻,流石滩上的垫状点地梅已迅速换上新装,一朵朵小花钻出枝头,尽情享受难得的温暖。这里夏季的最高温仅十摄氏度左右,而点地梅一年最多只能向四周长出1厘米,生长机会稍纵即逝,长成这么大至少需要50年。

 

在普若岗日寒冬长达九个月,并非每一位都能等到春暖花开的这一天。一旦受伤或是失去同伴,生与死就只在转念之间。

 

在寒冷冰原的辐射下,高处的气温明显要低得多。这里的点地梅花期之后,但他们却像超强的磁铁,把蝇类和飞蛾都吸到了细小的花蕊上。争先恐后,心无旁骛,而它们如此急迫的秘密,很快就会揭晓。

 

普若岗日的夏季不只是短暂,而且天气说变就变。冰原强大的制冷效应会导致冷暖气流剧烈交火,湿气迅速化作降雨,冰雹从天而降。点地梅也迎来了期盼中的甘霖。

 

旱獭也受到了冰雹的困扰,旱獭又被称为睡兽,一年中有八个月都在冬眠中度过。此刻,它似乎还在犹豫,真有必要冒着冰雹去觅食吗?在同伴的鼓励下,它终于冲了出去。看来,示范和鼓励真是缺一不可。

 

高耸的普若岗日大冰原就如一座巨大的风机,把大量水汽都吸到了冰原深处。很快,融化的雪水便汇成洪流,向下漫入河道,并在冰原西侧形成一道宽达25千米的辫状流沙河。

 

流沙河一路向西注入低地,令戈错就是它的终点。1999年刚被发现时,湖区面积仅106平方千米。如今,因降雨量和融水增多,湖面增大了30平方千米,总面积已超过300个天安门广场。

 

温暖的夏季,正是活力重现的时间。撤离普若岗日的公羚羊纷纷结队返回。野牦牛也在这时成群结队返回家园。

 

这是护林员们最忙碌的季节。经过多年的值守和观察,他们发现近年来藏羚羊和野牦牛的数量几乎每年都在增长,到冰原周边活动的种群也越来越多。就在附近的山谷,结束冬眠的棕熊也带着孩子出来了。

 

三个家族有大有小,至少十只棕熊。它们的突然现身,仿佛让整个山谷都变成了熊乐园。

 

鼠兔,体型娇小,身材浑圆。夏天只要天气允许,就会全家出动,到草地上觅食玩耍。

 

饥饿的棕熊兄弟把目标定在了鼠兔身上。它的运气太糟,近在咫尺的美味居然给溜了。

 

鼠兔的洞穴都备有多个入口,内部洞道相互连通,还常常深入地下五十多厘米,直达永冻层。不过,再大的难题也挡不住棕熊的决心,这一次,它化身挖掘机,奋力发掘,终于得偿所愿。

 

普若岗日的神奇不止于此,在冰原的西侧,还赫然耸立一座座典型的沙山。这是世界上发育最高的沙漠。在流沙河的东侧,巨大的新月形沙丘一直延绵到冰原脚下。

 

雨水在沙丘的阻拦下,还会形成一个个水塘,紧挨着月牙般的沙丘,恰如一滴滴蓝色的泪珠。

 

沙丘所处的开阔地,其实就是冰川融水反复冲刷形成的流沙河。

 

九月,随着天气转冷变干,流沙上即将上演全新的节目。这是夏天过后,几乎每天中午都有的重头戏。在此嬉戏觅食的藏野驴和藏羚羊即将见证神奇的一刻。中午时分,风力逐渐变大,一层层细沙化身层层叠叠的沙漠,贴着地表疾速飞流。

 

它们从低处的令戈错径直朝着冰原飘移而去,在湖泊与冰原间形成一道400平方千米的巨大沙流。

 

夏季被融雪冲到湖畔的泥沙,就这样被大风又带回了冰原下,奇妙的循环,周而复始。

 

进入十月,气温迅速下降,令戈错再次冻结。普若岗日又一次切回酷寒模式,海拔6482米的主峰,散发出逼人的寒气,正式宣告寒冬的降临。

 

度过了短暂夏季,野牦牛再次行动起来,它们将相继翻山越岭,迁往更低的地方,以避开冰原的致命威胁。

 

如今,随着气候变暖,全球各地的冰川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融现象。相较而言,身居高原腹地且体量超大的普若岗日大冰原却相对稳定。

 

雪岭日色死,霜鸿有余哀。相信这里的每一分每一毫,都将为人们探究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变化贡献出更多更重要的线索。

 

——完——


更多内容